接地材料的防腐蚀

DLT 2094-2020 交流电力工程接地防腐蚀技术规范

5.2合理选材

5.2.1接地装置金属材料可选用普通碳素钢、热浸镀锌钢、锌包钢、铜覆钢、铜、不锈钢等。

5.2.1.1土壤腐蚀性为微时,可采用普通碳素钢或热浸镀锌钢。

5.2.1.2土壤腐蚀性为弱时,可采用热浸镀锌钢、锌包钢或铜覆钢。镀锌层厚度根据GB/T13912的规定进行选择;铜覆钢的铜层厚度不应低于0.25mm。

5.2.1.3土壤腐蚀性为中时,宜采用热浸镀锌钢,可采用热浸镀锌钢联合阴极保护、铜覆钢、锌包钢等方法。锌包钢的锌层厚度不应低于1.0mm,铜覆钢的铜层厚度不应低于0.6mm,包覆层厚度宜根据锌或铜在当地土壤环境中的腐蚀速率进行设计。

5.2.1.4土壤腐蚀性为强时,宜采用热浸镀锌钢联合阴极保护方法,也可采用高纯铁、锌包钢、铜、铜覆钢、不锈钢或不锈钢复合材料。不锈钢或不锈钢复合材料在氯离子含量高的滨海土和盐渍土地区不宜使用。铜覆钢的铜层厚度不应低于0.8mm,包覆层厚度宜根据铜在当地土壤环境中的腐蚀速率进行设计。

5.2.2接地用热浸镀锌钢,基材宜选用Q235钢,热浸镀锌层表面质量应符合GB/T13912的规定;接地用锌包钢应符合DL/T1457的规定;接地用铜或铜覆钢应符合DL/T1312的规定;接地用不锈钢应符合DL/T248、DL/T1667的规定;接地降阻材料应符合DL/T380的规定。

5.2.3当接地介质环境pH≤4.5,选用铜或铜覆钢作为接地材料时,应根据土壤腐蚀数据加大设计截面或加大铜层厚度。

5.2.4与混凝土钢筋连接的接地材料选用铜和铜覆钢时,应采取降低电位差的措施。

5.2.5在滨海区域、填海区、高含盐量等特殊重腐蚀地区,应在进行腐蚀风险评估后选用耐腐蚀接地材料。

5.2.6在使用铜或铜覆钢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可能对接地网附近钢构架、地下电缆、管道等造成的电偶腐蚀,应进行腐蚀风险评估。

GBT 13912-2020 金属覆盖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6.2厚度

6.2.1述热浸镀锌层是为了保护钢铁产品不受腐蚀而设计的(参见附录C)。这种镀层的防腐时间长短基本与镀层厚度成正比(参见GB/T19355.1)。在极严醋的腐蚀条件下服役和(或)要求较长服役时间的制件,其镀层厚度要求可以高于本标准的规定要求。

图片[1]-接地材料的防腐蚀-电力设计
图片[2]-接地材料的防腐蚀-电力设计

GBT 19355.1-2016 锌覆盖层1部分:设计与防腐蚀的基本原则

7.2土壤腐蚀

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范围较宽,如pH值变化从2.6~12,电阻从几十欧姆至约100kΩ,土壤总体是非同质化的,这些都意味着锌镀层在土壤中的腐蚀不可能一致。土壤中的腐蚀情况取决于矿物质的含量、矿物质的性质、有机物的成分、水和氧含量(有氧腐蚀和厌氧腐蚀)。受污染土壤中的腐蚀速率通常高于未受污染土壤。有关土壤腐蚀性的基本指南可参见EN12501-1。

一般而言,含石灰和砂土的土壤(假如不含氯化物)腐蚀性最弱,而黏土和黏泥灰土的腐蚀性也有限,对于泥塘和泥炭土壤来讲,腐蚀性取决于土壤中总体酸含量。

许多钢铁结构,例如管道、隧道、罐体装置由于穿过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因氧浓差电池的形成会导致局部区域(阳极区)腐蚀加剧(点蚀)。对于某些应用,如土质加固,可结合镀锌层采用控制性回填。

腐蚀电池也可能在土壤一空气、土壤一地下水的界面处形成,这也会导致腐蚀加剧,对这些区域应加以特别关注。另外,对土壤中(或水中)的钢结构采用阴极保护,则不仅能降低对保护涂层的要求,而且能延长使用寿命。对于复杂的环境,应征求专家的意见以得到充分指导。

虽然锌覆盖层在大多数土壤里的年平均腐蚀速率低于10μm,但是特定的土壤环境中的腐蚀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对于复杂的腐蚀环境应该详细地向专家咨询。

图片[3]-接地材料的防腐蚀-电力设计

DLT 1554-2016 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导则

图片[4]-接地材料的防腐蚀-电力设计

2023年新版防止电力安全生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14.1.4对于110kV(66kV)及以上新建、改建变电站,在中性或酸性土壤地区,接地装置选用热镀锌钢为宜,在强碱性土壤地区或者其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的中性土壤地区,宜采用铜质、铜覆钢(铜层厚度不小于0.25mm)或者其它具有防腐性能材质的接地网。对于室内变电站及地下变电站应采用紫铜材料的接地网。铜材料间或铜材料与其他金属间的连接,须采用放热焊接,不得采用电弧焊接或压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